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内科疾病,危害到身体健康。近几年,我国高血压人群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大家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较低,没有及时治疗,且在疾病控制方面也较差,从而引起高血压高发病率的情况。大家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需要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知识进行科普,以期能让大家对高血压并发症形成正确的认知。
什么是高血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的定义,高血压是指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
高血压并发症的种类
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相关疾病、冠心病、肾脏疾病以及脑卒中等,当出现以上情况时,表示患者的致残或者死亡风险会有所提高。若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持续性病变的情况,需要做好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缺氧缺血突发性的预防工作。
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认为和家族遗传、年龄、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气候等存在关系,长期吸烟喝酒、缺乏运动以及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长时间情绪紧张、焦虑等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进行激活,从而使自主神经系统出现紊乱的情况,对血压调控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饮食干预: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是高钠低钾饮食,因此需控制每天的盐分摄入量,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多吃含钾、钙及镁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腌制菜等。高血压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而便秘是其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发生便秘。同时,戒烟戒酒,避免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造成损伤。
血压监测: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血压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便于医生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了解,进而对药物进行相应的调整。可指导患者学会监测血压,告知其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血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运动干预: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压的稳定。骑行、行走以及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可进行身材管理,增强身体素质,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时间不可过长。运动中要对自己的身体变化进行观察,若是存在异常,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必要时需就医诊断。
心理干预: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上火等也会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并进一步削弱身体抵抗力,干扰大脑皮层的休息。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写日志、听音乐等,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药物干预: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依靠药物进行血压控制。血压控制质量受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若是存在私自减少药物剂量、间断性用药或者是更换药物种类等情况,会显著降低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因此患者要遵医嘱用药。
总之,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有助于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