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实践中,周围血管疾病特指除心脑血管之外的血管病变,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涵盖范围广泛。在普通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疝气、阑尾炎以及静脉曲张等。在周围血管疾病中,静脉曲张尤为普遍,且可能伴随多种其他病变,如静脉血栓、动脉炎症、动脉狭窄、动脉硬化以及动脉栓塞等。针对这类患者,必须细致落实护理措施,并明确相关注意事项。
周围血管疾病的护理
对于周围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做好具体的护理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活动能力。患者可以穿弹力袜或扎弹力绷带并保持合适体位,在保持坐姿时应避免双膝交叉过久,防止对腘窝造成压迫,避免对回流产生影响。在卧床休息期间,需要将患肢抬高30°-40°,从而促进静脉回流。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有效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站立时间过长等。而对于肥胖者则需要合理计划,减轻体重。
其次,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其需密切监测患肢状况,细致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和颜色,检查是否存在渗出和肿胀等现象,并留意局部压痛、红肿等感染征兆。同时,务必做好下肢皮肤的护理工作,有效预防下肢创面的继发感染,积极治疗皮肤湿疹与溃疡,规范进行换药操作,确保创面得以顺利愈合。
最后,有效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在术后早期活动,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卧床期间提供指导,并对其足部进行伸屈或将患肢抬高30°做旋转运动。在术后24小时,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下地行走。
周围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
一旦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就需要预防肺栓塞,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首先,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病后需严格卧床2周,严禁对患肢进行按摩。同时,禁止对患肢进行压迫性检查。若患者出现栓塞,需在24小时内限制自身活动,保持正常呼吸节律,并及时通知医院,等待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有效保护患者,在活动期间预防外伤,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其次,周围血管病患者需遵循具体的治疗程序和方案,确保按时服药,并做好随诊,严禁随意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具体而言,吸烟对人体危害较大,其所含的尼古丁等物质在人体中长期积累,不仅会导致血管壁营养障碍,还会影响动脉血细胞与氧气的结合状态,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加重病情。
再次,周围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确保有效摄入必需的营养素,防止过饱或者过饥。在此期间,需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避免引发动脉硬化,防止患上高血脂症。
最后,周围血管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一旦受到寒冷刺激,容易诱发肢体血管疾病。此外,患者应防止久坐不动,并要结合身体状况加强锻炼,确保适时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