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养老助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接近3亿,其中山西省60岁及以上人口750.0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达到21.64%,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背后,是庞大的养老需求和亟待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今年山西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围绕养老助老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本报从今日起选编部分委员在涉老方面的建议。
“随着高龄、失能、残疾、困难老人数量的增多,专业、常态、多元、有效的助老志愿服务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存在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特困群体养老难、医养结合落地难、资金筹措难、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作为长期服务在基层一线的志愿服务组织的政协委员,韩俊明深知老年志愿服务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关键作用。为挖掘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能,韩俊明倡导推广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观,借助银龄志愿服务和为老志愿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帮助与支持,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韩俊明建议,由中共山西省委社会工作部、山西省民政厅牵头,联合卫健、财政、工会、团委、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展开调研与研讨,并出台政策,推动助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使全省助(为)老志愿服务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精准化与多元化发展。
韩俊明建议加快省级层面搭建统一、高效的助老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他提出,应贯通中国志愿服务平台、志愿山西、志愿汇等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并与地方性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有机结合。通过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在社区或农村试点并推广建设“智慧社区助力银龄行动”志愿服务平台,将老年人信息以实际情况建立“智慧档案”。通过志愿服务和建立的老年人智慧档案进行贯通衔接,形成“点单、派单、送单”精准化助老志愿服务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整合各类社会组织的特色和专业,还可以联动社会各类主体和资源,架起合作、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各社会组织对助老服务的作用。
韩俊明还建议加大对社会组织开展助老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完善政府购买志愿者服务项目体系,助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强化老年志愿服务队建设,推动“银龄行动”,让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