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冠心病防治,从科学护理开始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冠心病作为一种发展较为缓慢的疾病,若能够得到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则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冠心病科学护理的方法。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因人体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化病变造成血管腔窄小和阻塞,进而造成心肌细胞缺血、变形或者是坏死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从医学角度来讲,冠心病也是一种社会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个人日常行为习惯相关,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

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心绞痛,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发生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发生心前区、颈部、咽喉部、下颌部、左肩、左臂内侧、上腹部等部位,会出现放射性疼痛感,还可能会出现闷胀感、烧灼感等,一般持续时间为3分钟到5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15分钟。

冠心病如何科学护理?

饮食护理 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遵循“五低二高”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蛋白、低盐、高纤维素及高维生素。患者需减少盐、油脂类、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运动护理 冠心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的时候,可适当锻炼。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使患者心肌抗缺氧的耐力增强,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同时,适当运动还可以控制患者血压和体重,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风险。但是,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确定,不可过度运动。如果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期间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出汗等症状,则需要立刻停止运动。

心理护理 经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也是避免患者发病的重要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当对冠心病患者日常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其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冠心病患者调整好情绪和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药护理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家属一定要知道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时刻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在平时,护理人员或家属还需遵循医嘱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用量,也不可停止用药。如果患者需要外出,则需要为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片等急救药品。

生活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或家属还需加强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帮助患者禁烟禁酒,避免患者复发。患者自己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睡觉,睡前不可食用任何食物,也不可饮用咖啡和浓茶,保持空腹状态入睡。

总而言之,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应当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与健康,使患者保持积极的状态,控制冠心病的复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