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导致患肠胃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经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胃炎患病率为76%,且医院门诊胃镜检查者约8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炎症。那么,你对慢性胃炎了解吗?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该病的病程较长,且症状表现并不相同,部分患者可能只会出现轻微不适感,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还会伴随着其他消化问题。慢性胃炎不但会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可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大家需要高度重视。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并不一致。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反酸、餐后饱胀等症状,且症状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等到时间长了,患者还会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表现。
慢性胃炎如何预防?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证饮食的规律性,不可不吃早餐,也不可暴饮暴食。在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注意饮食卫生:生活中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可降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风险。平时使用的餐具也需定期消毒,还需保证厨房卫生以及餐桌的清洁。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使慢性胃炎的患病风险提高。为此,需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量,少饮酒或不饮酒。
心理调节:若长期处于较强的精神压力或心理压力下,极有可能因负面情绪因素对胃黏膜产生负面影响,引发慢性胃炎。所以,大家平时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每日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都可缓解精神压力。
合理用药:许多药物都会对胃黏膜产生负面影响,大家在平时应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的药物,需减少用药的剂量,缩短用药周期。
定期体检:对于慢性胃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胃肠道的异常,及时治疗疾病,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慢性胃炎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医生在治疗中需明确患者慢性胃炎的患病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若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则需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若因滥用药物发病,则需停用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的药物。
缓解症状治疗:若患者出现胃痛、胃反酸等症状,需采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缓解此症状;若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则需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切除病变部位、修复破损胃肠道等。
饮食调理:治疗慢性胃炎还需从饮食角度出发,通过调理饮食,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等方式,减轻胃肠道消化负担,有助于恢复。
总而言之,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胃部疾病,大家需加深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与了解,对慢性胃炎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掌握,保障自身胃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