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许多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即将或正在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全面了解血透治疗的全流程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从第一次穿刺到长期生存的各个关键环节。
第一次穿刺:开启血透之旅
第一次穿刺是血透治疗的起点,往往会让患者感到紧张和恐惧。在穿刺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等。一般来说,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置管。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使静脉动脉化,从而为血透提供足够血流量的通路。对于首次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术后护理至关重要。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受压,按照医嘱定期换药。一般内瘘需要等待数周甚至数月,待其成熟后才能使用。在此期间,患者需要耐心等待,并做好手臂的保护。如果是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血透,中心静脉置管则成为临时的选择。常见的置管部位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
血透治疗过程:持续的生命支持
当通路建立好后,就正式进入血透治疗阶段。在每次治疗前,患者需要称体重,以便医护人员准确设定超滤量,即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的量。进入透析室后,护士会连接透析管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进行过滤,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整个血透过程通常需要3-4小时,在此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大幅度移动,防止管路扭曲、脱落。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观察透析机器的运行情况,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
饮食管理:为健康“加油”
对于血透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是长期生存的关键。由于肾脏功能丧失,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每天的饮水量一般为前一天尿量加上500毫升,避免过多饮水导致水肿和高血压。盐分摄入也要严格限制,尽量少吃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蛋白质的摄入也需要科学规划。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需求,像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不能过量摄入,以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未雨绸缪
血透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是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与患者体内水钠潴留、高血压、贫血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的感染。患者要注意保持通路部位的清洁,避免搔抓,透析前按照要求做好皮肤消毒。如果发现通路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此外,肾性骨病也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能需要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心态
长期的血透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身体是一种考验,对心理也是巨大的挑战。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时候心理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患者要正确认识血透治疗,了解它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肾病,但可以有效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从第一次穿刺开始,血透治疗就是一场漫长的战役。了解并遵循上述全流程指南,做好穿刺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合理饮食,预防并发症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血透患者同样可以实现长期、高质量的生存,重燃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