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结肠炎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本文主要对结肠炎相关内容进行科普,重点介绍结肠炎的定义以及治疗方法,让大家多了解结肠炎,并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强化治疗效果。
什么是结肠炎?
结肠炎是指因多种原因引发的结肠炎性病变,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引起的。根据病程的不同,结肠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结肠炎的病程约为2个月,在临床上具有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等表现。急性结肠炎是结肠部分发生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呕吐、发热等。腹泻常反复发作,严重的可导致肠穿孔。患上结肠炎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结肠炎如何治疗?
饮食调整
如果结肠炎患者处于腹泻期,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补充充足的营养,但要注意减少饮食中的纤维素,如韭菜、芹菜等。换言之,患者要以少渣饮食为主,避免高纤维素饮食对结肠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同时,结肠炎患者应暂时不饮用牛奶,不吃乳制品,以免腹泻加重。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是结肠炎患者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可有效治疗各类结肠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贫血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或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则可以更换为甲硝唑。
免疫抑制药:结肠炎患者可服用硫唑嘌呤进行治疗,每日服用1次。该药物不会改变基础病,但可以改变疾病进程,缓解临床表现,主要应用在结肠炎静止期,降低结肠炎的复发率。
止泻药:结肠炎患者可服用止泻药减少排便次数,减轻腹痛的症状,常用复方地芬诺酯、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但是,止泻药会对急性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引起中毒性巨结肠。因此,此类患者需谨慎服用止泻药,也可使用镇静剂和解痉药替代。
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是指通过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等药物的方式,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结肠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通常情况下,针对那些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较为严重时的患者,推荐采用激素治疗。但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使用。同时,并非所有结肠炎患者都适合激素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决定是否使用激素治疗。
注意休息
充足休息有助于缓解身体的应激反应,降低炎症水平,在减缓结肠炎患者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此外,适当的休息还包括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定期变换体位等。患者可进行散步等轻度的体力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功能的恢复。此外,医生可以建议患者在病情严重时短暂卧床休息,从而加速身体的恢复,早日康复。
总之,结肠炎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结肠炎疾病的特点,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治疗,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