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得了痔疮一定要手术吗?

一、痔疮:常见却令人困扰的“文明病”

在现代社会,久坐、久站、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使痔疮成为一种高发病。据统计,约有50%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痔疮问题。痔疮虽小,却能带来疼痛、出血、瘙痒等极大不适。然而,当医生说出“痔疮”二字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要做手术?”事实上,痔疮并非都要手术。大多数痔疮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只是部分患者的必要选择。

二、了解痔疮:从哪里来的“麻烦”

痔疮是直肠下段和肛门部位静脉丛曲张扩张形成的柔软血管团块。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内痔: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通常无痛但容易出血;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常伴疼痛、肿胀;

混合痔:内外痔同时存在,症状复杂。

痔疮的形成与久坐久站、便秘、妊娠、肥胖、长期饮酒、辛辣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腹压增高和静脉回流障碍,会导致肛门静脉丛淤血、扩张,从而形成痔疮。

三、痔疮的常见症状

痔疮的典型表现包括:

便血:鲜红色,滴血或喷射状;

肿物脱出:排便时肛门有赘生物鼓出;

疼痛与瘙痒:尤其外痔或血栓性痔时明显;

分泌物增多、湿疹:长期刺激导致肛周潮湿;

排便不尽感:痔核较大时可能阻碍排便。

症状轻者仅有轻微出血或不适,重者则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四、痔疮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的关键

痔疮根据脱出程度分为四期:Ⅰ期仅表现为便血,无脱出,多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即可改善;Ⅱ期排便时痔核脱出但能自行回缩,适合硬化注射或橡皮圈结扎等微创治疗;Ⅲ期需手推回,应考虑微创或手术干预;Ⅳ期痔核长期脱出、伴溃烂出血,需手术根治。治疗应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症状及生活影响综合评估,切忌盲目用药或拖延治疗。

五、保守治疗:多数痔疮的首选方案

Ⅰ期及部分Ⅱ期痔疮多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应多饮水、摄入膳食纤维,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排便、保持清洁;外用痔疮膏或栓剂缓解肿痛,口服静脉活性药改善循环,温水坐浴可减轻不适。坚持调理可有效缓解并防止复发。

六、微创治疗:介于药物与手术之间的选择

痔疮反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微创疗法,创伤小、恢复快。常用方法包括橡皮圈结扎、硬化剂注射、红外线或激光凝固及RPH缝扎术,能止血并促痔核萎缩。适合中度痔患者,重度脱垂者效果较有限。

七、手术治疗:必要时的“最后防线”

当痔疮反复出血、脱垂或并发症明显时,手术是根治方法。常用术式包括传统痔切除术、PPH吻合术及外痔切除术,分别适用于重度混合痔、环状脱垂痔和血栓外痔。术后应调饮食、防便秘、勤清洁,否则仍可能复发。

八、女性与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

孕妇因腹压增高、激素变化易患痔疮,多可通过坐浴和饮食调理缓解,除严重血栓外一般不宜手术,待产后评估。老年人常伴慢性病,应慎行手术,综合评估后优先选择微创或保守治疗。

九、术后康复与预防复发

无论治疗方式如何,术后护理关键在预防复发。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果全谷物;每日温水坐浴促愈合;适度运动如步行、瑜伽助排便;避免辛辣与酒精防充血;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病变。

十、理性看待“手术”——不盲目,也不畏惧

痔疮是否需手术应视病情而定。轻度可靠生活调理恢复,中度可尝试微创治疗,重度或反复出血脱垂者宜手术。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干预,切勿拖延或盲目恐惧,以免小病拖成大患。

十一、结语

痔疮虽小,却反映生活习惯问题。及时治疗与良好作息比手术更重要。科学认识、合理治疗、积极预防,才能避免小病成大患。改善饮食、规律排便、适度运动,从今天起呵护肛门健康,让“坐立不安”的痛苦远离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