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主要是指通过静脉输注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给需血者的治疗方法。作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输血在疾病治疗、生命抢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达到为需血者快速补充血液、辅助生命活动维持、缓解症状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效果。现阶段,大家对“输血”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理解与认知多停留于“效果”或“价值”层面,欠缺对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具体了解。由此,本文将分享输血过程注意事项,以便大家自查与自控,规避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寻求帮助,保障输血安全。
输血前严于律己配合检查
在输血前,有抽血交叉配血的可能。因此,大家应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勿接触致敏或易致敏物质,忌饮酒,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医护人员会核对大家的姓名等信息,并检查血液的保存时间、颜色等,保障输血安全。在此期间,大家应当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无需过度紧张。
输血中重视观察了解细节
输血状态观察:在输血时,大家应当注意观察输血情况与输血部位情况。若配有监护仪,应当注意观察血压、脉搏以及心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切忌随意调节输血速度。若存在输血部位肿胀/渗血、输血反应(呼吸困难/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寒战等溶血反应、中毒/肺水肿等其他输血反应)等情况,应当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进行相应紧急处理措施。一般而言,输血状态观察多由医护人员完成,大家需配合医护人员观察工作,以便及时获取体温、血压等准确状态信息。
输血加温控制:一般而言,在需大量快速输血、婴儿换血疗法、受血者体内存在冷凝集素等情况下,需对血液进行加温,且加温需在专门人员严密观察下使用专用加温器处理。同时,温度需在38℃以内,以避免因红细胞破坏或损伤所引发的急性溶血反应。经加温后的血液需尽快输注,不可再入贮血冰箱保存。由此,大家应与医护人员展开有效沟通,保障输血顺利进行。
输血速度控制:常规而言,输血速度多为5-10ml/min。若为急性大量失血状态需快速输血人群,输血速度可为50-100ml/min。若为心肺功能障碍、婴幼儿、年老体弱等人群,输血速度需减缓,可为1-2ml/min。同时,输血多以“先慢后快”为原则,前十五分钟偏慢,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调整输血速度,一袋血需在2h内输完,以免血液出现细菌繁殖或变质等情况。
输血后注意休息注意观察
在输血后,大家应当注意休息,注意针眼干燥清洁,尽可能避免大量重体力劳动与激烈运动,切忌暴饮暴食,但可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食用量,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同时,大家应当注意观察尿液颜色与尿量、病情状态等,若存在异常现象,应当及时前往复查,及时准确告知医护人员身体情况,在必要情况下前往专科就诊。此外,大家还应尽可能避免吸烟饮酒,以保护血管。在彻底治愈后,大家方可正常饮食与运动,以保障未来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