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掌握家庭急救护理知识,为家人筑起安全防线

生活中难免遇到突发状况,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威胁生命健康。掌握必要的家庭急救护理知识,就如同为家人配备了一位“隐形卫士”,能在救护车到来前争取宝贵时间,甚至力挽狂澜。了解这些实用技能,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家人健康的“第一响应者”。

一、突发急症:争分夺秒的应对策略

(一)心脏骤停:黄金时间的心肺复苏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展开心肺复苏。首先,拍打双肩并大声呼喊确认对方是否有意识,若没有反应,立刻让旁人拨打急救电话,并取来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随后,将双手交叠,用掌根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用力下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每按压30次,开放气道进行2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观察胸廓起伏),如此循环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二)脑卒中:快速识别与紧急处理

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急、危害大,快速识别是关键。牢记“BE FAST”口诀:“B”(Balance)指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跌倒;“E”(Eyes)指突发的视力变化;“F”(Face)指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指手臂平举时一侧无力下垂;“S”(Speech)指言语不清;“T”(Time)指出现症状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发现异常后,让患者原地侧卧,头稍后仰,避免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同时清理口中异物,不要随意喂水或药物,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三)急性胸痛:警惕致命危机

突发胸痛可能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的信号。若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压榨性胸痛持续不缓解,应立即让其坐下或半卧位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通风,松解领口束缚。如果患者有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一片,但最多不超过三片,且每片需间隔5分钟。若含药后症状无改善,需立刻呼叫急救,在等待期间持续观察患者状态,避免其过度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二、意外伤害:现场急救的正确方式

(一)烧烫伤:降温、保护、送医三步走

一旦发生烧烫伤,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15至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损伤。冲洗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创面,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防止感染或影响医生判断伤情。若烫伤面积较大、出现水疱或皮肤破溃,应尽快前往医院处理;小面积轻度烫伤可涂抹烫伤膏,密切观察是否有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

(二)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法化险为夷

儿童或老人进食时容易发生异物卡喉。对于意识清醒的成年人或儿童,施救者站在其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用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急速且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腹部,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对于1岁以下婴儿,需将其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掌根部拍打两肩胛骨之间5次,若无效,再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两根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吐出。

(三)外伤出血:按压止血是基础

遇到伤口出血,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按压伤口止血。对于较小的伤口,持续按压5至10分钟,一般可止血;若出血量大,可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用布条、领带等制作简易止血带,但需每隔15至20分钟放松1至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止血后,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若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被生锈物品划伤,需尽快就医注射破伤风疫苗。

三、日常急救准备: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一)建立家庭急救箱

家庭应常备急救箱,内装医用纱布、绷带、创可贴、碘伏棉签、体温计、冰袋、烫伤膏、常用口服药(如退烧药、胃药)等。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及时补充消耗品,确保急救箱随时可用。

(二)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专业培训、线上课程等方式学习急救技能,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有条件的家庭可购置AED设备,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同时,记住附近医院急诊科、急救中心的联系方式,以便紧急时刻迅速求助。

(三)营造安全居家环境

家中老人卫生间安装扶手,避免滑倒;收好剪刀、尖锐物品,防止儿童误触受伤;定期检查燃气、电器,预防火灾、中毒等意外。从细节入手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突发状况发生的几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