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很多人会在CT报告中看到“肺结节”术语,面对陌生的名词,很多人会感到恐慌、不安,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肺癌。那么,CT报告中的肺结节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CT报告中的肺结节是什么?
肺结节是在胸部X线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发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肺部阴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按照结节的密度与性质,可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实性结节是结节内部全部是软组织密度,没有气体或液体成分、亚实性结节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长期吸入过多的烟、雾、粉尘等异物是引起肺结节的常见原因,长期吸烟或工作环境通风条件差、粉尘重等的人群,容易形成肺结节,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石棉、铍、铀、氡等,也会增加患肺结节的风险;肺部遭受创伤或感染结核、肺曲霉菌、隐球菌等病菌,会形成阴影或瘢痕,多数会成为肺结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肺结节的形成。
如何区分CT报告中肺结节的良恶性?
面对CT报告中的肺结节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结节的良恶性,区分肺结节的良恶性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评估患者临床患肺癌危险因素,分析年龄、吸烟史、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是否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既往有无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等情况,年龄较大、有长期吸烟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CT报告中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特征是预测结节恶性程度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节越大、密度越高、形态越不规则,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节的边缘、钙化模式、增长速度、强化特征等也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依据。
如何进行肺结节的防治?
肺结节的治疗
对于肺结节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大小、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大多数良性肺结节患者,如果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结节较小且边缘光滑,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3至6个月后复查CT,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如果结节保持稳定,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直至每年复查一次;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的肺结节,或者结节较大、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征等恶性征象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增强CT、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检查,一旦确诊为恶性结节,需结合病情考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肺结节的预防
虽然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采取预防措施仍然可降低患肺结节的风险。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戒烟可降低患肺结节和肺癌的风险,日常生活中需尽量避免接触石棉、氡气、煤烟等有害物质,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