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遭遇突发的紧急状况,尤其是当身边的人突然倒地不起,心搏骤停时,时间便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当心搏骤停发生时,大脑等重要器官会迅速失去氧气和养分的供应,缺氧四分钟后,大脑皮层细胞即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和死亡。因此,从心搏骤停发生到开始进行有效心肺复苏的最初四分钟,被称为“黄金四分钟”。那么,怎样抓牢黄金四分钟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黄金四分钟重要吗?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有效脉搏和血压丧失,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猝死。大脑是人体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心搏骤停一旦发生,血液循环会立即中断,大脑等关键器官迅速失去氧气和养分供应。缺氧四至六分钟后,大脑可能遭受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发脑死亡。因此,从心搏骤停发生到开始进行有效心肺复苏的最初四分钟,被誉为“黄金四分钟”。在这四分钟内,启动心肺复苏术能够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减轻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缺氧损伤,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研究显示,在“黄金四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的患者,其生存率和康复质量显著优于延迟救治的患者。因此,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升公众急救技能,对于提高社会整体急救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心肺复苏是紧急处理措施,通过外部按压、人工呼吸为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提供暂时的循环和氧气支持,直至专业医疗团队到达并接管治疗。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主要是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发现有人倒地不起时,救助者首先要判断其意识和呼吸状态,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若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旦发现患者心搏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团队支援。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救助者要保持冷静,详细告知对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位置。
随后,救助者可将患者置于坚硬平坦的地面上解开衣物,双手交叠置于胸骨下半部,以适当的力度和频率进行胸外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深度应至少达到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过程中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保证按压效果。
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或每按压30次后,救助者要打开患者气道。常用方法是仰头抬颏法,即一只手将患者额头下压,另一只手将下巴上抬,使头部充分后仰,从而开放气道,利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开放气道后,要给予患者人工呼吸。正常吸气后,要用手捏住患者鼻子,对患者的嘴巴吹气。吹气过程中,救助者要观察患者胸廓是否隆起,若隆起则说明吹气有效。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每次吹气后应松开捏鼻子的手,让患者自行呼气。对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救助者可仅进行胸外按压而不进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