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一文为你讲解麻醉那些事儿

在手术之前,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麻醉,通常包括全麻和局麻两种。那么,你对麻醉真正了解吗?术前为何要禁食禁水?全麻对智力有影响吗?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在做什么?以下为大家一一解答。

术前为何要禁食禁水?

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是降低手术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避免误吸。术中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会减弱甚至消失,如果胃中有食物或液体,可能会反流至食管,甚至进入气管和肺部。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禁食禁水可以确保胃在手术时保持空腹状态,降低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反流的概率;其次,减少误吸风险,如果食物或液体进入气道,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禁食禁水是预防这种情况的关键措施;最后,确保手术安全,清空胃内容物有助于外科医生和麻醉师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手术。因此,术前禁食时间为术前6-8小时,禁水时间为术前2小时。

全麻对智力有影响吗?

全麻通常不会对智力造成长期影响。全麻的作用是通过药物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入可控的无意识状态,避免疼痛和不适。尽管有些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变化,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迟缓,这被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绝大多数人在几天到几周内能够完全恢复。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全麻不会对大脑结构或智力水平产生永久性损害。然而,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神经疾病的人),可能存在更高的短期认知风险,但总体上风险是可控的。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在做什么?

精准操作与应急决策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高度专注执行操作步骤,根据组织形态、出血量等实时调整手法。例如,切除肿瘤时需依托解剖经验,在保留健康组织和彻底清除病变之间精准把控“毫米级边界”。遇到突发情况(如大出血、脏器损伤),需在数秒内判断处理方法(如止血钳夹闭、转开放手术),这对经验积累与临场应变能力要求极高。

动态监测与团队协作

主刀医生需像“指挥官”一样统筹全局,既关注手术视野内操作,也同步掌握患者生命体征(通过麻醉监护仪数据)。例如,发现血压骤降时,需暂停操作并与麻醉医生共同分析原因(是否失血过量或药物反应)。对护士的器械传递、助手的暴露视野等细节也会及时反馈,保障流程无缝衔接。

术后收尾与记录规范

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后,医生需亲自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异物遗留,并指导逐层缝合。离开手术室前,需完成手术记录,清晰描述操作过程、术中意外及处理方案,作为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复杂病例,还需向家属说明手术结果及后续注意事项,体现医疗责任的闭环。

整体来说,麻醉是手术中一种必要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得以实施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深入了解关于麻醉的那些事儿,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它,消除焦虑和误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