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从乳腺肿块切除术看外科术后伤口照护要点

概述

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伤口的清洁至关重要,清洁的伤口环境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在伤口未愈合前避免沾水,因为水分可能携带细菌进入伤口,引发感染。如果伤口周围皮肤需要清洁,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剂轻轻擦拭,并用干净纱布擦干。

观察伤口是护理的日常工作。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伤口的外观,正常情况下伤口周围可能会有轻微的红肿,这是身体对创伤的自然炎症反应。但如果红肿范围扩大、颜色加深或者出现跳痛,可能是伤口感染的迹象。同时,护理人员要关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现象,少量渗血在术后短时间内较为常见,但持续大量渗血或者渗液颜色异常(如脓性渗液)则需要立即处理。

乳腺肿块切除术案例分析

伤口观察的特殊之处

在乳腺肿块切除术后,除了上述基本的伤口观察内容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特别留意乳房的形态变化。由于肿块切除手术可能会对乳房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乳房的形状和对称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在术后出现局部的凹陷或轻微变形等。这些属于手术的常见结果,患者无需焦虑。然而,如果发现乳房出现明显的不对称、过度凹陷或者异常隆起,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这可能与组织愈合不良或内部血肿形成等因素有关。

此外,护理人员要细致观察伤口周围皮肤的颜色,乳腺手术区域的皮肤颜色变化可能反映局部血液循环状况。例如,皮肤如果出现青紫,可能是手术过程中局部血管损伤导致血液淤积;如果皮肤颜色苍白,可能提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体位与活动管理

患者术后的体位选择对于伤口愈合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在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患者通常被建议采取半卧位。这种体位可以使乳房组织相对舒展,减少对伤口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助于减轻乳房的肿胀和疼痛,同时也有利于胸部的血液循环。

在活动方面,患者早期应严格限制患侧上肢的活动。避免患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等大幅度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牵拉伤口,导致伤口裂开或者影响伤口内部组织的愈合。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活动,如握拳、松拳等,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手部肌肉萎缩。随着伤口的愈合,患者可逐渐增加患侧上肢的活动范围。在术后1-2周,患者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小幅度的肩部活动,如肩部的前后摆动,但要注意动作轻柔。术后2-4周,如果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的上肢活动,但仍要避免对乳房的撞击或过度压迫。

引流管护理

如果乳腺肿块切除术后放置了引流管,引流管的护理是伤口护理的重要部分。首先要确保引流管的妥善固定,防止其移位、扭曲或受压。护理人员可以使用胶布或专门的固定装置将引流管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避免患者活动时不小心拉扯到引流管。

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术后早期,引流液可能为血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会逐渐变浅,量也会逐渐减少。如果引流液突然增多或者颜色变为脓性,这可能提示伤口感染或者内部有出血情况。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当引流液连续24小时的量少于一定数值(通常为10-15ml)时,临床医师可能会考虑拔除引流管。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会因为担心乳房的外观变化而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对于肿块为良性的患者,虽然手术去除了病变组织,但乳房外观的改变仍然可能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向患者解释乳房的恢复情况,告知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乳房的外观。

对于肿块为恶性的患者,除了对乳房外观的担忧,患者还会面临癌症带来的恐惧。此时,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例如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后续的治疗,如化疗、放疗等。同时,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与其他乳腺疾病患者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这样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

总结

外科伤口照护是外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的伤口照护需要综合考虑伤口本身的生理状况、患者的活动需求以及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措施,患者的康复质量可以被有效提高,进而使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