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年纪轻轻,腰椎为何如此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其中20-50岁年龄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80%,这主要是由于青壮年是较大劳动强度的主要从事者,因此腰椎容易受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向后方的椎管内突出,或破裂脱出,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

椎间盘介于上下椎体之间,包括三个部分:1.软骨板;2.纤维环;3.髓核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包绕在中间。正常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像水垫一样,又如同汽车的减震器,具有强大抗压能力,可承担450千克的压力而无损伤。但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逐渐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髓核的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髓核渐渐失去弹性,以至椎间盘结构松弛。此时在一些应力的作用下,髓核可顶起纤维环,即所谓的“膨出”或“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各种损伤如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腰椎压缩性骨折,一些诱发因素如腹压增加、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主要表现为:1.腰痛:一般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发症状,可出现在劳动、激烈运动、扭挫伤等明显的外伤之后,也可以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较长时间的慢性腰痛病史并在此基础上疼痛突然加重或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也可出现痉挛性剧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初起时范围较为弥散,腰部有局限性压痛、叩击痛或放射痛,但很快集中在下腰部或腰骶部,并向下肢放射;部分患者同时出现腰腿痛,个别患者表现为单纯腰痛或单纯下肢痛。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喷嚏、排便等疼痛加重;平卧休息时疼痛减轻。下肢放射痛多为单侧,仅极少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行走、久坐可导致疼痛加重,卧床休息疼痛减轻或消失。

2.下肢放射痛:一般在出现腰痛一段时间之后,部分患者与腰痛同时出现。疼痛表现为自腰骶部起,沿坐骨神经走行向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突出物刺激或挤压相应的神经根所致、又称根性痛。疼痛性质剧烈,部分患者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或电击样痛,严重者不能平卧及直腰。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可使疼痛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小腿外后侧、足背及足趾。按压、叩击腰部时,疼痛沿上述路线放射。下肢放射痛多为一侧性,部分患者一侧轻一侧重,左右交替,少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则为双下肢放射痛。

3.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4.肢体麻木感:多与下肢放射痛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主要由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导致,麻木范围与受累神经根支配范围相一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人群: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者。其治疗原理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①绝对卧床休息: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在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概率。②理疗和推拿、按摩: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此种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

如休息后仍不能缓解疼痛,可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接受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