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以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病。秋冬换季时节,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要想远离秋冬换季过敏性鼻炎的困扰,我们需要了解过敏性鼻炎防治的小妙招。
秋冬换季时过敏性鼻炎为什么高发?
过敏性鼻炎中,多以花粉过敏为主,秋冬季是草本植物普遍传粉时节,花粉刺激往往有增敏现象,对占优势的草本植物花粉过敏的患者,在秋冬换季时节,普遍都有季节性加重的特点。另外,秋冬期气温温差大、雾霾相对多,这些皆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因素。
过敏性鼻炎有哪些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可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尤为多见。反复发生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以及中耳黏膜持久病理损害。
哮喘。早在1997年就有专家提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过敏性鼻炎患者上气道黏膜炎症明显,炎症容易累及下气道,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进而发生支气管哮喘。
打鼾。虽然过敏性鼻炎并不会增加鼾症的严重程度,但是它会导致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深睡眠时间缩短,微觉醒次数增加。
咳嗽。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其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又称鼻后滴漏综合征,是重要病因之一。包括过敏性鼻炎在内的多种鼻部疾病,可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腔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引发咳嗽。
抑郁和焦虑。国内学者的研究显示,41%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出现抑郁,13%合并有焦虑,合并有重度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和1%。
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过敏性鼻炎是受到基因、环境影响而诱发的疾病,致病因素有遗传、粉尘过敏、食物过敏、皮屑过敏等。
遗传。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若家族中有患过敏性鼻炎的人,其后代患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较大,而秋冬换季气候变化大,鼻炎症状更为明显。
粉尘过敏。秋冬气候、温度变化明显,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增多,对人体鼻腔刺激变大,可能会引发过敏性鼻炎。
食物过敏。患者可能在秋冬季食用过敏性的食物,如芒果、牛奶、鸡蛋等,引发皮肤过敏,严重时可诱发过敏性鼻炎。
皮屑过敏。对毛发、皮屑等较敏感的患者,吸入动物的毛发、皮屑等后,可能会刺激鼻腔,容易引发过敏,进而导致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防治小妙招有哪些?
由于过敏原普遍存在,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无法实现彻底治愈,应预防和治疗同步进行,以减少患病次数和实现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常换洗床上用品,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尘螨和霉菌的滋生。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确定过敏原的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导致症状的物质,如宠物、花粉、尘螨等。
保持鼻腔湿润。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过敏原和分泌物,保持鼻腔湿润。
合理使用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鼻黏膜水肿,抑制血管扩张,有效控制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症状。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和鼻用抗组胺药可有效控制轻度和部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对于严重的、持续性发病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建议与鼻用激素联合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还包括黏液溶解促排剂、鼻用减充血剂、中成药、鼻用抗胆碱能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以及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等。
脱敏治疗。又称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从根本上逆转变态反应疾病进程的治疗方式。但此方法适用人群十分有限,且费用高、疗程长。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患者人群调查均提示,只有约5%的患者曾经或正在接受此类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增加身体免疫力。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目前仍难以根治,但在科学防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策略,患者的各种症状可得到长期控制,并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