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许多血液病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其在治疗与康复期间不仅需要忍受疾病带来的疼痛,还需要承受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所以,除了治疗之外,相关人员还需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加速血液病患者的康复。本文主要对血液病患者康复护理方法进行介绍,以便为血液病患者以及其家属提供支持与帮助。
贫血护理
(1)注意休息:如果患者出现轻度贫血症状,需限制患者活动;如果患者出现重度贫血症状,需要卧床休息,并遵循医嘱输血治疗。
(2)科学饮食:若患者贫血,需要使其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制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不可食用生冷食物,还需改善患者长期不吃肉的饮食习惯。
(3)病情观察: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眩晕等不适表现。若出现,则需及时就医治疗。
出血护理
(1)鼻出血护理:为避免血液病患者出现鼻出血症状,需要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至26摄氏度,空气湿度控制在50%至60%,还需避免患者用手抠鼻痂。如果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可使用棉球填塞、局部冷敷,出血严重则需要专业医生处理。
(2)口腔牙龈出血护理:为避免血液病患者出现口腔牙龈出血症状,需要让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尽量不要使用牙签剔牙,少使用带刺、含骨头的食物。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需细嚼慢咽,避免造成口腔粘膜损伤。
(3)颅内出血护理:为避免血液病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症状,需要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的睡眠,情绪不可突然激动,也不要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则提示为颅内出血,患者需减少活动、避免揉眼。
感染护理
由于血液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为了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需做好卫生护理,尤其是口腔、鼻腔的卫生,减少病原体入侵。同时,愉悦的心情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感染,则需结合感染情况注射抗生素,或前往医院就诊。
心理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应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病情上。例如,通过听音乐、读书等方式,使患者放松心情,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也可通过心理疏导或是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运动护理
血液病患者还需通过适当运动的方式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可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并结合病情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适度运动即可,不可过度劳累。
定期随访
血液病患者还需定期复查和随访,以便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病情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增强治疗效果,并让患者在科学的护理中早日康复。
总而言之,血液病患者在生活中具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一旦疏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应当从贫血护理、出血护理、感染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和定期随访等角度出发,保证日常护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帮助血液病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