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持续提升。糖尿病作为常见慢性疾病,我们应重视其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为血糖升高,主要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而引发,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对患者正常生理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二、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1.药物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合理用药是重点。糖尿病患者常用口服药和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规律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换药和加药。
2.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对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了解,并掌握自身的病情状况,合理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病情并配合治疗。
3.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每周运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快走、骑车、慢跑、健身操、游泳等运动项目,并尽量在以上运动项目外,每周进行2次抗阻力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对于存在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需要提前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运动。
4.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关键一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通常受到其日常饮食的影响。为强化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应对每日摄入总量进行控制,并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应控制在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25%-30%、蛋白质15%-20%。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对每餐的进食量进行计算,且在食物上应当以蔬菜为主,适量食用鱼肉,并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菠菜、胡萝卜等。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当对糖类、脂肪、盐的摄入量进行控制,坚持低糖、低脂肪、低盐的饮食习惯。此外,为确保血糖控制平稳,患者还需保证饮食规律,按时进餐,防止出现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等行为。
5.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的自我监测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血糖进行监测,一般可以每3个月测量一次,若患者处于血糖不稳定或是药物调整期间,则可以适当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可每天1次或多次。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对血压、血脂、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掌握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状况,并加强血糖控制,保证血糖控制的效果。在治疗期间,患者应着重关注自身的饮食情况,学习正确的饮食方式和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够长期将血糖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