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警惕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预防潜在风险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药品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大注意,保证正确用药,确保有效预防潜在风险。

一、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所出现的有害反应,其与用药目的无关。结合不良反应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停药反应以及变态反应。副作用主要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不严重,难以避免;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是可以预知和避免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停药反应是指在突然停药后原有的疾病加剧;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也称之为过敏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危害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机体因素有关。首先,当药物本身化学性质不稳定,存在药物杂质,或者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时,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其次,患者由于年龄、遗传因素、性别以及生理病理状态等个体差异,进而引发不良反应。最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药物代谢酶缺陷等,进而增加了药物敏感性。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三个等级,其中轻度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恶心以及头痛等,中度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等,重度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患者在就诊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和药师自己的既往疾病史和过敏史。与此同时,平时应该牢记自己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经历与怀疑药品,避免再次使用此类药品,以免引发同样或者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其次,患者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规定,或者遵从医嘱用药,保证药品用法与用量的正确性。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信药品广告,部分药品广告会夸大药品功效,但对药品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给患者造成误导。人们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安全用药常识加深了解,以此来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再次,如果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就医,详细描述自身用药情况和具体症状,以便医生评估患者情况,并对治疗方案加以调整。对于老年人而言,其在用药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处方,禁止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更不能自行更换药物或者停药。

最后,在使用新药物前,患者及其家属应对药物作用和用法加以掌握,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运动,保证睡眠充足,使自身抵抗力得到增强,降低患病概率,有效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