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肺癌术后不敢深呼吸?3个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助你早日康复

肺癌手术(尤其是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会对胸部组织造成创伤,许多患者术后会因伤口疼痛而刻意避免深呼吸,甚至出现“浅快呼吸”的习惯。殊不知,这种“怕疼”的本能反应可能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下降等并发症,延缓康复进程。其实,通过科学的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为大家介绍3个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帮助肺癌术后患者逐步恢复呼吸能力。

一、为什么肺癌术后必须练呼吸?

肺癌手术会切断部分胸壁肌肉、肋骨,甚至切除部分肺组织,导致胸腔完整性被破坏,加上术后伤口疼痛,患者往往不敢用力呼吸,呼吸幅度变小、频率加快。这种“保护性呼吸”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肺不张:肺泡无法充分扩张,部分肺泡塌陷,影响气体交换;

痰液潴留:呼吸无力导致痰液难以排出,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呼吸肌萎缩:长期浅呼吸使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功能退化,进一步削弱呼吸能力;

体力下降:缺氧导致乏力、活动耐力降低,形成“不敢动→更虚弱”的恶性循环。

因此,术后尽早开始呼吸功能锻炼,是促进肺复张、恢复呼吸功能、缩短康复周期的关键。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在减轻疼痛的同时达到锻炼效果。

二、3个呼吸功能锻炼方法,从简单到进阶

1.腹式呼吸法:唤醒“主力呼吸肌”

腹式呼吸是最基础的呼吸训练,能增强膈肌收缩能力,提高肺通气效率,且对伤口的牵拉较小,适合术后1-2天开始练习。

动作要领:

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双腿自然弯曲,放松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另一手放在肚脐上方;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鼓起(放在腹部的手随之抬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吸满后稍屏气2-3秒,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腹部内收(放在腹部的手轻轻按压辅助排气),呼气时间尽量长于吸气时间(如吸气4秒、呼气6秒)。

练习强度:每天3-4次,每次5-1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或伤口剧烈疼痛为宜。

小技巧:呼气时可想象“吹灭蜡烛”,缓慢均匀地呼出气体,帮助延长呼气时间,排出肺内残留气体。

2.缩唇呼吸法:改善气体交换效率

缩唇呼吸能通过增加气道压力,防止呼气时小气道塌陷,帮助排出肺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尤其适合术后出现气短、呼吸急促的患者。可与腹式呼吸结合练习。

动作要领:

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同腹式呼吸的吸气方法),使腹部隆起;嘴唇缩成“吹口哨”状(或类似抿嘴轻吹的样子),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如吸气3秒,呼气6秒),尽量将气体排尽。

练习场景:不仅可在安静时练习,走路、上下楼梯等轻度活动时也能进行,帮助缓解活动中的气短症状。

注意事项:呼气时不必过度用力,以不感到头晕、胸闷为宜,避免增加胸腔压力。

3.有效咳嗽+呼吸训练器:预防肺不张,强化肺功能

术后咳嗽能帮助排出痰液、保持气道通畅,但很多患者因怕疼不敢咳嗽。结合呼吸训练器(如肺功能锻炼器、incentive spirometer)的主动吸气训练,能更精准地锻炼肺容量,预防肺不张。

(1)配合呼吸训练器的吸气训练

使用方法:

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将训练器含在口中,保持嘴唇紧闭;

缓慢深吸气,使训练器内的浮球(或活塞)上升至目标刻度(医生会根据手术情况设定,一般从低目标开始);

吸满后屏气3-5秒,再缓慢呼气,重复5-10次为一组。

作用:通过主动吸气扩张肺泡,促进肺复张,同时增强吸气肌力量,提高肺通气量。

(2)“保护性咳嗽”技巧

咳嗽前先做2-3次腹式呼吸,放松胸部;

深吸一口气后屏气1-2秒,身体稍前倾,用手或枕头轻轻按住伤口(减少牵拉疼痛);

用力咳嗽1-2次,将痰液咳出(避免连续剧烈咳嗽,以免消耗体力)。

练习频率:每天3-4次,每次完成3-5组训练器练习和2-3次有效咳嗽,帮助清洁气道、强化肺功能。

三、呼吸锻炼的注意事项:安全第一,循序渐进

1.时机选择:一般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腹式呼吸(根据患者体力和伤口情况调整),待疼痛减轻后逐步加入缩唇呼吸和训练器练习;若术后出现咯血、严重气胸等并发症,需遵医嘱暂停。

2.疼痛管理:锻炼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药物),或用腹带轻轻固定胸部,减轻咳嗽、深呼吸时的疼痛,避免因疼痛放弃锻炼。

3.量力而行:以“不疲劳、微出汗、伤口轻微不适但可忍受”为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呼吸困难或伤口裂开。若出现头晕、胸痛、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停止并告知医护人员。

4.长期坚持:术后1-3个月是呼吸功能恢复的关键期,出院后仍需坚持锻炼,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强度(如延长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器目标值),同时结合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全面提升心肺耐力。

肺癌术后的呼吸功能锻炼,看似简单,却是促进肺复张、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从腹式呼吸的基础唤醒,到缩唇呼吸的效率提升,再到呼吸训练器的精准强化,这3个方法层层递进,适合不同康复阶段的患者。

记住,术后初期的“不敢呼吸”是身体的暂时保护,但科学的锻炼才能打破“疼痛→不敢动→功能下降”的循环。家属可协助患者练习,用鼓励代替焦虑,用耐心陪伴康复。相信通过坚持锻炼,每一次深呼吸都会更轻松,离康复也会更近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