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肺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新生儿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保障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新生儿肺炎的预防与治疗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新生儿肺炎的病因
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是吸入性肺炎与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原因是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被污染的羊水或胎粪,导致肺部炎症,与胎儿宫内缺氧、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缠绕等因素有关;或是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由于吞咽不协调或喂养方式不当,乳汁被吸入呼吸道,引发肺炎。感染性肺炎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经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新生儿出生后发生肺炎;新生儿接触到被污染的羊水、产道分泌物或医疗器械,也可能发生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接触到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或者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也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发展为肺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新生儿肺炎的预防
预防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病率的关键。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尤其是怀孕后期需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缠绕等情况,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性疾病,以免病原体经过血液或产道感染胎儿。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胎儿吸入羊水、胎粪等污染物质,对于存在宫内缺氧风险的胎儿采取复苏措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新生儿出生后,应给予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衣物、包被等用品应保持干净柔软,哺乳用具使用前后应彻底消毒,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富含抗体和营养物质,能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喂奶期间应选择大小合适的奶嘴孔,喂奶姿势应正确,避免宝宝呛奶,喂奶后应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气体,减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同时,避免新生儿接触感冒、咳嗽等患病人员,家人外出归来要洗手、更换衣物后再接触新生儿,感冒流行季节少带新生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与外界过多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另外,按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等疫苗,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物,维持室内空气质量。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此期间需清理新生儿的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拍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状况;按照病原菌遵医嘱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旦患儿出现缺氧症状应给予吸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