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预防伤口感染有妙招:外科护理的关键环节

伤口感染不仅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伤口感染是外科护理中的关键环节。

伤口的现场处理

清洁伤口: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用清洁的流动水轻轻冲洗周围皮肤,但应避免水流直接冲洗伤口内部,以防将细菌冲入更深层组织。

简单包扎:如有条件,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及时彻底的清创术

尽早清创:清创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建议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繁殖增多,感染的风险会急剧上升。

彻底冲洗与消毒:清创过程中,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对于伤口边缘不整齐或已坏死的组织,要进行适当的修剪。

探查伤口深部:清创过程中,还会仔细探查伤口深部,确保没有残留的异物或损伤未被发现。

合理缝合:清创完毕后,根据伤口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一期缝合或延期缝合。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伤口情况决定:对于清洁的小伤口,如果手术操作规范,一般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对于污染较重的伤口,如开放性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挫伤伴有污染等,会在清创术后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避免耐药性: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预防性用药不超过24-48小时。

破伤风预防

接种疫苗:主动免疫疫苗,如破伤风类毒素,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婴幼儿应按照常规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疫苗。对于成人,如果伤口较深、被泥土或铁锈污染,或伤口内有异物等,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正确处理伤口:对于较深或污染较重的伤口,除了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外,还应进行彻底的清创和消毒处理,以降低感染破伤风梭菌的风险。

术后切口管理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患者要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如果切口有渗液、渗血或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换药与检查:定期为患者进行切口换药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切口感染等异常情况。换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康复期护理

避免交叉感染:在医院病房或家庭护理环境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病房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患者使用的物品,如餐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患者自身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密切接触。

定期复查与随访: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综上,预防伤口感染需要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正确的现场处理、及时彻底的清创术等多个环节,可以大大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恢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